1.5.3 风险及规避
      综上所述,由于企业信息化即是一个管理问题,又是一个技术问题,因此项目风险比较大。主要表现在:
  1. 管理风险
      计算机管理系统只是一个工具,是服务于企业管理的。企业管理的主体还是人。正因如此,在项目实施期间,管理风险最大。可能的风险分列如下:
  
    
部门职能重新规划,部门利益的重新分配(如工作量、责、权、利),带来部门之间的冲突,协调不好  企业决策层重视度不够,至使最高级别矛盾无法协调  业务流转时,原有习惯的惯性,违背操作规程,得不到及时的纠正,从而放任自流(比如先票后货的原则无法真正执行)  体外循环的业务过多  财务部门监管能力不强,致使业务流转中的纠错过迟,出现帐实不符的现象,得不到解决   
      除了上述甲方的管理风险外,乙方也会带来管理风险,主要表现在:
   
    乙方项目经理业务能力弱,对甲方业务理解错误  乙方项目过程控制不力,不能按时、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 乙方与甲方协作过程中的冲突   
  2. 技术风险
      由乙方带来的技术风险,有时候也会成为项目的致命因素,一般表现在:   
    系统稳定性不好,经常出错,使甲方无法忍受  系统架构设计不合理,大量数据运行时,速度成指数下降  人性化不够,操作过于复杂  功能性缺陷,无法满足甲方需求   
  3. 变化风险
      所谓变化风险,一般发生在项目后期,或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(通常是半年到一年),由于甲方市场环境的变化,和甲方新的商业决策,将对作为管理工具的计算机系统,提出新的需求,要求信息系统能适应新的管理需要。这时,信息系统能否适应这种变化,变得致关重要。   
      这三种风险交织在一起,构成企业信息化走向成功的重重障碍。
      我们谈风险,并不是惧怕风险,而是要正确的认识风险,才能找到规避风险的办法,保证项目的成功。规避上述风险的方法,归纳起来,主要是:
  1. 管理风险的规避
   
    强化甲方决策层的参与意识  引入绩效管理体系,设定目标责任制,通过数据来说话,从而加强各部门对数据、对信息的重视  强化财务部门的监管职能  对乙方项目人员进行考核评价,选择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   
  2. 技术风险的规避
   选型时对乙方的技术能力、客户案例认真评估
   甲方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,参与项目开发
   把好测试验收关
  3. 变化风险的规避
   开放的业务系统,乙方的系统应开放给甲方
   甲方配备技术人员,乙方应培训甲方人员,使其具备维护和改造系统的能力